repeat
光明網訊(記者楊煜)4月2日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,介紹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》有關情況。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邱啟文介紹,在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中,立行立改解決了8000多個污水直排、亂排的問題,有力推動了相關流域、海域的水環境質量改善。到2021年底,長江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體,2021年持續保持了Ⅱ類,實現了歷史性突破。黃河干流全線達到Ⅲ類水質標準,渤海近岸海域Ⅰ、Ⅱ類水質比例比2021年增加了16.9個百分點。
基本摸清排污口底數
“堅持‘有口皆查、應查盡查’,應用了一些高科技,也下足了笨功夫?!鼻駟⑽慕榻B,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省市開展相關工作,通過無人機航測、人工徒步排查、專家質控核查的工作方式,基本摸清了長江、渤海等試點地區的排污口底數。其中,發現長江入河排污口60292個,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個,相比2021年開展排查整治之前各地及各有關部門掌握的數量分別增長了30倍和25倍。黃河排查整治還在進行中,已完成上游和重要支流大概17000個排污口的排查?!暗讛得逡院?,就為科學整治夯實了堅實的基礎?!鼻駟⑽恼f。
初步理清污水排放來源
生態環境部制定印發了排污口監測工作要點等規范性文件,組織各地實施水質監測和溯源,及時掌握污水排放狀況和來源。截至2021年底,長江、渤海排污口監測工作基本完成,溯源任務完成8成以上,一些涉及污水管網混接、錯接、漏接等難點問題的排查整治工作在持續推進。
推動一批排污口立行立改
邱啟文介紹,按照“一口一策、一抓到底”的原則,生態環境部推動長江、渤海和黃河試點地區全面完成排污口命名編碼和樹標立牌,全面實施排污口“戶籍”管理,幫扶各地建設了100多個整治示范工程,出臺了三級排查、命名編碼等技術標準,指導各地開展整治工作。在整治工作中,立行立改解決了8000多個污水直排、亂排的問題。
不同流域、海域排污口特點各異
邱啟文舉例說:“長江入河排污口呈現‘四多四少’的特點,就是下游多、上游少,支流多、干流少,混排多、收集少,‘混排’就是各類污水混合排放,‘收集’是有些生活污水沒有很好集中收集在一起,盲區多、規范少。渤海入海排污口呈現‘一多一廣、兩強一弱’的特點,即排污口數量多、分布廣,‘兩強’就是季節性強、間歇性強,有的可能冬天排、有的可能夏天排,有的可能汛期排、有的間歇性排,‘一弱’就是基礎建設弱?!鼻駟⑽谋硎?,生態環境部將在試點基礎上,針對不同流域、海域排污口的特點,指導地方科學制定工作方案,扎實有序推進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