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補貼退坡催生風電軸承國產替代的旺盛需求:目前陸風已實現平價上網,2021年起不再享受補貼,而海風的補貼力度也在逐步下調。從國家對于風電行業的補貼政策來看,前期國家通過補貼政策來推動風電行業的快速發展,并隨著行業技術的進步,逐步下調補貼金額。我們認為未來風廠業主與整機廠商均會對成本控制有更高要求,主機廠商選用國內零部件以降低成本的訴求很可能會非常旺盛。
風電招標量提升有望帶動風電軸承的市場空間持續擴大:根據已公開的規劃性文件,十四五期間各省已規劃的新增風電裝機量達到187.51GW,根據周建平《“十四五”水電開發形勢分析、預測與對策措施》,預計十四五新增風電裝機量將會達到280-300GW,是十三五期間的兩倍有余。風電招標量的快速增長會有望帶動上游零部件市場空間持續擴大。
主軸軸承:主軸軸承是風電機中單價最貴、技術壁壘最高的軸承。隨著風機功率的增大,主軸軸承的單價會隨之上升。低功率機型已實現國產化,而大功率機型主軸軸承僅有極少數廠商(新強聯、瓦軸)可以實現批量供應,存在較大的國產替代空間。目前國內頭部廠商優勢明顯,有望誕生國內龍頭企業。根據我們測算,主軸軸承國內的市場空間,2021年38.05億元,2025 年56.43億元,CAGR 為10.36%。
偏航變槳軸承:偏航變槳軸承技術含量低于主軸軸承,毛利率為主軸軸承的一半。國內廠商的技術已較為成熟,已實現全系列國產化,天馬、瓦軸、洛軸、新強聯、京冶等廠商目前占據國內市場主導位置。風機大型化背景下,獨立變槳軸承有望成為新的趨勢,使變槳軸承的價值量提升。根據我們測算,偏航變槳軸承國內的市場空間,2021年56.17億元,2025 年88.70億元,CAGR 為12.10%齒輪箱軸承、發電機軸承:風電機主機廠通常會采購整個齒輪箱與發電機,而不會單獨采購內部的軸承。齒輪箱軸承技術含量較高,基本依賴進口,國內只有瓦軸和新強聯等極少數軸承廠商處于起步階段。根據測算,齒輪箱軸承國內的市場空間,2021年24.75億元,2025 年33.42億元,CAGR 為10.63%。而發電機軸承小功率產品已實現國產,大功率產品基本依賴進口。發電機軸承市場空間較小,不足10億元。
通過風電軸承領域的分析研究,我們對受益于風電高景氣度的企業進行了梳理,主要分為三條主線:
①大功率主軸軸承存在較大國產替代空間,目前頭部廠商的技術進步快、產能擴張激進,在技術、經驗和規模上相較其他國內廠商有較大的優勢,未來2-3年內有望誕生國內龍頭企業。建議關注新強聯。
②獨立變槳軸承是未來風機大型化背景下的發展趨勢,主要使用三排圓柱滾子軸承,與傳統的雙排球軸承技術路徑不同。目前只有新強聯、成都天馬等少數廠商在生產獨立變槳軸承,未來1-2年內變槳軸承的毛利率有望迎來提升,訂單有望較大放量。建議關注新強聯、恒潤股份。
③目前風電齒輪箱軸承基本依賴進口,存在很大的國產替代空間。風電主機廠會采購一定量的齒輪箱軸承,發給齒輪箱生產廠商來組裝,以降低采購成本,目前新強聯在建立齒輪箱軸承生產線,帶頭進入齒輪箱軸承行業,建成后會拿到一定數量的訂單。建議關注新強聯。
風險提示:風電裝機量不及預期、風電大型化進展不及預期、價格競爭過于激烈、市場空間測算具有一定主觀性,與實際值或存在偏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