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時候,沒有手機,沒有相機,取景全靠手繪,身上常帶著速寫本,走到哪兒畫到哪兒,畫下來的東西,總會印象深刻,在設計時,隨手一畫,即是場景。所以,來源于生活的素材掌握得越多越好。
如果沒有隨手畫的經歷,就算給你最先進的電腦設備,也無法呈現出導演想要的場景。
我們縣里有支電影放映隊。有時候電影特別好,就改在小學校里放,就得買票了。錢呢?沒錢也可以拿個雞蛋當電影票。有時候,操場上的放映機已經架好了,櫥柜里沒有雞蛋,我媽媽就抓來一只老母雞,摸摸雞屁股,最后告訴我再等等,雞快要下蛋了。有時候能等上,有時候就……等不上了。
【人物小傳】
楊占家,1936年出生于天津,北京電影制片廠一級美術師。1963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(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)建筑美術系;1972年調入北京電影制片廠任美術師;為《紅樓夢》《霸王別姬》《臥虎藏龍》等40余部影視劇搭建過布景。
最近這幾天,關于著名導演李安的120幀大片《雙子殺手》的熱議不絕于耳,讓我想起另一位著名導演卡梅隆在今年年初推出的心血之作《戰斗天使阿麗塔》——都是燒錢的大制作,都有精美絕倫的高清畫面,兩位才華橫溢的導演都想要超越自己,超越現實。
電影技術走向新的時代,但動人的故事依然是核心所在,而故事總是來自于生活。
在沒有電腦、只有手繪的時代,有一雙巧手和懂得生活的電影美術師楊占家,曾默默建造了國人記憶中的許多經典影視場景:從《紅樓夢》的榮國府到《霸王別姬》的戲班,從《夜半歌聲》的大劇院到《西楚霸王》的阿房宮,從《臥虎藏龍》的縱橫屋頂到《滿城盡帶黃金甲》的華麗宮廷……都出自他之手。
如今,年過八旬的楊占家通過口述和整理,將他40多年的從藝經歷寫成回憶錄,名字就叫《因為我有生活》。
張國榮的“山寨”簽名
電影《霸王別姬》是我和張國榮的第一次合作,以后又合作過《東邪西毒》等。他給我的深刻印象是工作認真、謙虛、低調,雖然少言寡語,但是禮貌周全。
張國榮的影迷們知道《霸王別姬》在北影廠攝影棚內拍內景。影棚內禁煙,而張國榮愛吸煙,常常利用拍攝空隙到攝影棚大門外吸煙,這正是影迷們與他見面的好機會。
攝影棚外每天都圍了好多影迷……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專門從四川趕來的一位姑娘,手拿一束漂亮的鮮花,很早就來到攝影棚外等著。她說她是代表四川省張國榮影迷協會來的,很真誠。那天她真的有幸見到了張國榮,鮮花也送到了,因為時間緊沒有合影與簽字,任務完成轉身就走了,估計是趕火車,急著回四川。
專門照顧張國榮生活的那位制片,每天都收到很多要求簽字的小筆記本。開始張國榮還真的一一簽字,后來發現要求簽字的小本本太多了,影響了拍攝工作,那位制片就偷偷練習張國榮簽字,來個“山寨版”,有求必應??蓱z的影迷們哪會知道啊,他們從早到晚忍饑挨餓,得到的竟是那位制片的簽字。出自良心,全劇組一直譴責,“假張國榮”就收手了。
王家衛的沙漠枯樹林
1993年,王家衛導演拍《東邪西毒》,以陜西榆林為根據地拍外景。我和助理跑遍了榆林附近的毛烏素沙漠(經過多年治理,如今的毛烏素已披上了大片綠色)……王家衛導演要沙漠深處有一片枯樹林,這真是救了我的命。如果導演要活樹,打死我也沒法做。
在去片場的路邊發現很多半死不活的老柳樹……我們找到樹的幾戶主人,200元一棵,負責把根刨出來,制片組買了30棵。怎么運進沙漠呢?我想到東北冬天的爬犁,讓置景工人用鐵板焊一個小船一樣的運載工具,用拖拉機拖。
反正導演要的是枯樹,樹枝樹葉拖光了,正好到現場就不用繼續加工了。幸運的是,在沙漠上“種”樹太容易了,根據構圖我只要畫好樹的位置,農民們幾鏟就挖好一個坑,這樣一個神奇的枯樹林就布置好了。
當地農民的艱苦勞動感動了《東邪西毒》攝制組的所有人。當時大陸方有位制片名叫鄭達,工作認真負責,敢作敢當,他見當地農民那么辛苦,也很貧困,心里十分同情,每次都親自去沙漠腹地給工作人員送飯送水。
他見農民工飯量大,總是給雙份。有的農民工舍不得吃飽——攝制組的盒飯他們是第一次吃,想帶給家里的孩子,鄭達就每次都另外帶一大口袋饅頭來,讓他們吃飽。當時像寶貝一樣的瓶裝礦泉水,送到現場也不計數,請農民工隨便喝。但他又發現農民工寧可自己少喝,也要給家里孩子帶去,他就用大塑料桶增加白開水,有時還專門給他們送啤酒和西瓜。
周潤發,我愿意追